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2012-07-30 20:06
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张小北联合创立的太空堡垒公司在国内making of/电影营销领域占有相当的份额,《画皮2》《龙门飞甲》等影片的制作特辑均有出自其手。


记者:特别高兴采访到资深人士张老师,因为这个东西在国内来讲还属于比较新颖的一块,就是很多,有些大公司可能已经了解,但他没有说系统化和体系化去讲是什么东西,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可以去普及一下,讲一些这方面相关的知识。

张小北:说到 making of这玩意,就是咱们国内一般管它叫制作特辑,然后制作特辑它严格说,其实它是一个营销概念,就是咱们所说的一般来说反映影片的幕后制作,以及咱们影片中那些幕后,主要是反映幕后这一块,包括电影制作理念等等这些东西,为什么我说就是制作特辑这个概念,它其实是一个营销概念呢,是因为它其实要说起来,它要和Trailer咱们说的预告片它是要综合在一块谈的,预告片它是一个就是,反正从我们的理解来说,它是一个等于是沟通电影和观众之间的一个桥梁,因为咱们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消费产品,它有个特殊性,就是它是要先付费才消费的,就是咱们的观众要先买票,你才能进去看到那个电影,当你看完了以后,你的消费过程就完成了,那么如果你觉得说我不喜欢,不好看,不爽,你没有办法去退票的,那么所以说预告片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沟通电影和观众的一个桥梁,就是你观众通过预告片去了解这个电影的类型,明星阵容,故事,还有就是它的一些制作上的一个卖点等等,观众可以通过这个预告片能够了解到说,这个电影是不是我想看的一个东西,但是因为这个预告片它受到一个投放渠道,还有制作成本的限制,它一般来说时长30秒,90秒,最多的两分半,而且它所用的素材都局限在电影本身的内容之内了,就是我们没办法想象一个电影用电影之外的画面去剪一个预告片,不是没有,但这是个特例。
那么对于预告片它是一个有点像广发网的性质,就是我要面向所有的观众群体,就是所有的潜在消费群体,那么当这些潜在消费群体的观众被这个预告片吸引了以后怎么办,因为预告片只是一个唤起他们注意力的一个手段,除非是很少数的影迷他有足够的经验,他对这个电影,或者这个导演,或者这些演员他有足够的了解,他可以通过一个预告片,能够形成自己一个初步的消费判断,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观众来说,那么当你通过预告片唤起他们的注意力之后,这些观众怎么样去进一步的判断说,这个电影是不是我想看的,或者说它还有哪些是我想知道的东西,预告片现在就承担不起这个任务,因为预告片它最长只能是两分半,它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去集中讲很多的电影本身的概念,电影本身的信息点,如果让它再有更多的东西不堪重负了,咱们说的制作特辑,这会儿顶上去了,我们经常说,预告片就像发起总攻之前的那个重炮,先拿重炮轰一点,然后步兵开始冲锋,当然步兵冲锋的时候同样是需要有炮火掩护的,那么掩护步兵冲锋的炮火是什么,就是制作特辑这一块。

那么制作特辑随着宣传计划的推进,逐步逐步的给观众披露这个电影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电影的导演,他对这个电影是怎么看的,这个电影里面有哪些明星演员,然后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态度观点,这部电影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可能会引起大家注意的地方,就是这些制作特辑一般来说,现在像国内大一点的电影,可能会做七八条,甚至十多条制作特辑,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覆盖尽可能多的观众群体,然后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对这部电影产生出兴趣,增进了解,从而形成映前的口碑传播,所以这是制作特辑所肩负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的目标观众对这个电影开始产生兴趣之后,那么他们肯定会更迫切的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而真正能够对观众起到一个很深刻印象的,一定是活动的视频画面这东西,制作特辑就肩负这个任务,制作特辑让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的潜在观众转换为观众,这个所谓的转换就是付费购买这个过程,那么你一定要让观众对你的东西有足够的兴趣,足够的好奇心,足够的了解,或者说是足够的期望值之后,他才可能完成这一点。
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记者:所以就是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将潜在的观众变成真正观众的一个其中的一个方法,一个步骤,但其实我觉得制作特辑应该是在电影项目形成初期的时候就应该有介入了,是这样吗?

张小北:是这样的,制作特辑它其实是分为跟普通的电影是一样的,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块,前期就是咱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影剧组都有跟组纪录片摄影,这个几乎是标配,跟组摄影在现场用抓拍所有可能的素材,然后当把这些素材记录下来,到后期之后,然后我们再根据这部电影的营销宣传计划和方向,以及它所可能针对的目标群体,然后再去做分类整理,做主题化的这么一个过程,然后最后讲到推广。

记者:您刚才讲到其实是讲的是先拍,后看计划对吧?

张小北:这是一种情况,就是现在是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先拍摄,后计划,但是现在逐渐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片方现在开始跟我们合作,是采用一篮子计划,就是在影片还没有开始拍摄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介入了,然后就是跟组摄影师也是我们派出的,然后在跟组摄影师拍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这个影片的这个情况,根据前期的这些宣传的特点,然后逐步的就开始做一个一篮子的计划,这个一篮子计划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完成,到发布,我们是全程参与和监督的。

记者:就是从开始就已经有宣传介入进去了,包括影片的很多步骤的决定,都可能和这个制作特辑宣传计划要配合在一块。

张小北:对,但是对于目前国内的电影工业体系来说,大部分的电影还做不到这么细致的这么一个系统化的规划,我们只能说是现在配合片方,一块去共同摸索制订这个体系的标准。

记者:目前咱国内的像这块,他们做到工业体系的东西,他们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目前不谈国外进到国内来的,光看国内自主研发的一些项目,他们做到什么程度?

张小北:只能说是叫初具雏形,所谓的初具雏形是什么,就是某个项目的好坏,跟这个项目的执行人有直接关系,你找的这个人靠谱这事就靠谱,你找的这人不靠谱,那就麻烦很多,但是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工业体系一定是什么,就是你是有一个质量的控制的,不管是谁在这个岗位上,你出来的东西应该是符合标准的,但是标准从何而来,就是你没有需求,就是你首先得有需求,你有了需求之后,你才会有体验,对吧,你有了体验你才会应用,应用之后才会有标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先有个需求,对于咱们现在目前国内的整个电影制作环节来说,大家的需求千头万绪,大家完全不知道哪些东西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但这个东西没办法,这就是现在中国电影现状,所有人都在共同的很艰难的摸索着一条适合咱们市场的这么一个工业化道路,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未来还将持续下去,而且我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就是像我们这个行业,其实就是在这个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的,再早两年都不会有这个行业。
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记者:以前只知道说做个首映式就完了,做个城市营销就完了,没有说系统的做,这是最近两年提的比较多,这个里面就说到您刚才说的那个标准这块,我们知道工业体系肯定要有质量标准,这种标准的话,有可能以市场衡量,有可能以投资方的标准自己来衡量,那么我们不讲究目前的这个市场,咱们说国外的那些方法,跑到中国来,是不是适合,是不是能够拢在一块,还是说这里面需要一个新途径。

张小北: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就是好莱坞的那一套标准体系很好,但是只要它拿到中国来,一定水土不服的,这个是几乎在各个环节都遇到的问题,我们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就是我们借鉴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工业体系的标准,但是我们了解中国本土的环境和本土的市场,所以说我们现在正在逐渐的正在建立起一套适合咱们本土市场的标准,换句话说,我们是先行者,我们是走在第一个人,我们面前是一片荒芜之地,就是人烟罕至,怎么办?那我们只能一边走,一边打这个界桩,换句话说,我们就是制订标准的人。

记者:说到这里我特别想听听有没有实例可以讲,就像借鉴了国外的方法,然后在国内又符合国内的市场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的,咱们说好的,别说不好的。

张小北:这个也不存在好和坏,因为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们是为电影片方提供低配服务的内容服务商,就是我们一家机房,我们是内容服务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服务的所有影片,我们不能说因为这个片子票房好,就是我们的功劳,那片子票房不好就跟我没关系,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是为电影的片方提供全套服务的,但是一个电影的票房它的好坏有很多因素导致,我们只能说在我们这个环节上,我们努力的把握我们最高的标准,而且不断的改进。因为说白了这是个新兴的行业,我们不可能说一起步就是一个很好的水准,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标准。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一开始还是个工作室,一开始第一次为电影提供这种类似的这种商业化的服务的时候是《西风烈》,这个所谓的商业化服务是什么,就是电影片方有了这个需求,他们在营销到了这个层面,有了这个需求之后,他们需要在市场上找到一家专业化的内容服务商,所谓的专业化的内容服务商是说,他们要对我们的能力,对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我们的价格,以及我们将来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他们要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否则的话你怎么能够提供市场上公开的这种服务的这种交易,然后其实《西风烈》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这种所谓的内容服务商,那会儿是属于给朋友帮忙,过去救火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逐步的完成了哪些东西是适合中国本土的制作标准,然后我们也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参考的范本,包括就像你说的只能借鉴好莱坞的标准,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我们现在达不到好莱坞的制作标准,这个原因很多,你也都知道,那么怎么办?我们只能说,依托本土所能提供的条件,就只能给你这些条件,但是我们要尽可能追求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包括它的制作流程,生产流程,最后的传播效果,以及它的评估,实际上这些都是在逐渐摸索完成的。就是从《西风烈》开始,就是中国电影开始逐渐的意识到,制作特辑对于它的市场营销上的重要性和它的地位,以及它怎么样去有机的镶入到我们这个电影营销的这个体系里面去。
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记者:《西风烈》是在2010年,《风声》它也做了,我当时记得,它应该是在《西风烈》之前。

张小北:《风声》是09年的片子。

记者:我记得当时它也做了一套这样的。

张小北:它当时也做了一套这样类似于像制作特辑一样的东西,但是当时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风声》是华谊制作的,这套制作特辑的制作团队和标准,都是陈国富从台湾带过来的,换句话说,他们是依托于华谊公司这个体系去完成的,别的公司也想要这样的服务是做不到的,而我们是一个面向所有片方的内容服务商,就是我们提供平等的服务。

记者:我为什么突然想起《风声》,因为《风声》当时在我看来我只是普通观众,但是我作为普通观众,我正好当时看到他那套东西,觉得特别有意思,尤其在播放的时候,很抓物,因为他提出一个词叫抓老鬼,就吸引我去看,然后我就在考虑这个事情,当时在想,他们这套宣传做得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它也不是一个纯纪录片形式,也不是一个纯做特辑,也有人物采访,这都有,但是他想了一套主题切入进去做这个东西,我考虑说,咱们中国市场的影片,是不是在这方面的投入上比例会很少,在预算上面之类的。

张小北:他不是说在预算上投入很少的问题,是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就没有这笔钱,就是你没有这笔预算,你谈何而来钱多钱少的问题?就是说从《西风烈》之后,国产的大片,就咱们说的以国内电影标准来说大片,逐步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因为一部电影的宣传周期会很长,三个月,甚至五个月左右,那么你只靠三款预告片你撑不了那么长时间,就从视频来说,那怎么办,制作特辑其实是一个很完整的,很有效的,向观众传递影片的一个方式和载体,所以当这个片方意识到他有这个需求的时候,那么实际上你在电影的宣传预算制订的时候,你就会把这块预算留出来,而不是说拍脑袋说再去找人,不是这样。我们往往是在很早的时候,电影刚杀青的时候,我们就介入到这个电影的整体的营销宣传中,为什么我强调我说我们不是一个机房,因为整个过程其实延伸得很长的,一直牵引到电影刚刚杀青宣传计划制订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介入了。

因为片方他会有一个具体的诉求,说我需要哪些哪些点是需要推广出去的,那么我们会告诉你说,根据你的诉求,我们会给你制订一个方案,这个方案里面,它的表现形式,它的具体的预算都会涵盖其中,然后片方根据这个,再去做最后的宣传预算的总体调整。

记者:其实我刚才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现在还是说他们片方给宣传点给你,是不是以后会发展到,你们要主动的去提供宣传点给他们?

张小北:现在就是我们在参与到了这个营销方案的制订,这个不单单只是片方说我完全有哪些东西,我们会根据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我们的制作经验,我们对这个电影本身的理解,我们会给片方提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里就是包含了制作方案,这个制作方案其实就含了你咱们刚才谈的那些所谓的营销点的那个内容在里头,怎么说,我们对制作特辑这种形式我们是最熟悉的,我们对它的传播效果,对它的传播途径,具体的制作方案我们都是最了解的,所以我们会依托这些来给片方提出有效的方案,然后这个方案是经过片方评估之后,最后决定采纳,然后我们去实施的,换句话说,在我们的报价里面,我们是包含了这一部分等于是创意和策划的费用在里头。

记者:还是说慢慢的慢慢的这个市场已经形成这样的意识了,去做这样的东西了,刚才说的是大电影,话再说回来,我们再说微电影,我的感觉好像是微电影太小了,它本身就是这么个小东西,但是我后来跟别人讨论的时候,他们觉得微电影它也是一个营销作品放到市场里,它也有它的营销目的,它也其实需要制作特辑的作用,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您怎么去看?

张小北:是这样,如果是短片的话,它一样是需要制作特辑的东西,因为制作特辑实际上是一个幕后制作花絮的集成,对于任何一个对于这个片子本身感兴趣的人,他都会有兴趣看看它是怎么样被生产出来的,一定会有这样的观众,你在吃了这个蛋之后,想看看这个是什么样的母鸡下出来的,其实这个制作特辑是起到这个作用。
当然你说的是微电影的话,其实我觉得微电影这个概念一直就是觉得它是一个很奇怪的概念,微电影是个只有中国才有的概念,国外是没有的。我记得我曾经在微博上说过这样的话,微电影它是把广告和电影最坏的一面结合在了一起,去试图讨好所有的人,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是一个很拧巴的事,就是你没有办法,但是它又是一个被市场所推动着往前走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它是个泡沫,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投资在涌入到这个领域,我不能说他们都错了,可能只能说我不喜欢这种形式而已,那么对于这个东西,我其实是没有办法判断的。

记者:这个微电影这块我觉得很难说,它本身就很特别,不好去讲,说到微电影,得说到微电影的创作者,这些创作者把他归到微电影这一类,把他作为一个短片的创作者也好,我认为他们也是需要了解这个制作特辑这方面的,因为这个涉及到以后他的影片,我个人认为影片这个东西,不管你拍摄的目的是什么,你始终要推向给观众的,那么推给观众你就得有方法,所以我的感觉是,他们这些短片之类的,就得了解用什么样的方法推向给观众。

张小北:是这样的,我先不谈微电影这个概念,对于短片来说,我觉得它最有效的推广方式其实是预告片,而不是制作特辑,为什么?因为短片它的播放渠道大多数都是在网上免费播出的,而且因为它本身片子就不长,除非标准短片是30或者40分钟的,大部分都是十几分钟,对于观众来说,它的时间成本并不是很高,又是免费播出,那么他想看他就看了,他不需要先了解它再去看,跟电影不一样,你看一个需要最少90分钟的时间,而且成本付出在那儿,就是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在那儿摆着,你不可能只为了去看一部电影,比如两个人去看一个电影,买个爆米花,买瓶饮料,看看电影,吃个饭,顺便逛逛街,几百块钱就没了,而且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就是它有一种仪式化的东西,因为你必须要去到电影院你才能完成这种消费,所以说这个营销在电影,就是制作特辑在电影营销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比例,是因为你花几百块钱买个东西之前,你稍微了解一下,这不是坏事的。

然后对于短片来说,这个成本就是急剧下降,我在网上点开一个短片,动动鼠标而已,看三分钟不好看我关了,我觉得对于短片来说,制作特辑这块起到作用相对比较小,反而是预告片非常重要,因为预告片它能够唤起观众的期望值,能够让观众对这个短片形成一个既定消费者,那么当我带着这种既成的印象投入到这个短片的观看过程中的时候,我一般会看完,因为如果你是被这个预告片吸引过来的,看这个短片的话,你基本上就是这个短片的目标观众群体了,就是目前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但是我是通过我们自己收录到的数据来说,(当然不科学,因为样本量太小)如果你是被预告片吸引过来看这个短片的话,最少最少一半的观众会把它看完为什么?因为你奇怪说,这个结尾到底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样。
所以我觉得对于短片创作者来说,就是可以不用在制作特辑这块投太多的精力,反而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在预告片上。
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记者:再往细里说一说,制作特辑有没有这种说法,就是说我细到我肯定,刚才说的有片方给你了,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慢慢提供整体的系统的营销服务了,到后来会不会有一些东西,我们要预先考虑到,比如说一些人物、道具、对白、话语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以后制作特辑的一个爆发点,我们是不是以后就考虑这个?

张小北:你这种想法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当然实际上你也知道,就是在电影的生产过程中,太多的因素不可控了,所以说很难实施完成,而且就是因为咱们国内的电影现状,大量的这种电影是往往是在拍摄的时候是一个样子,拍完时候是另外一个样子,很难从头到尾的把它贯穿下来,这个相对来说只是比较理想。
那么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很难去这么全流程的去控制一部电影,这个主要涉及到一个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问题,这个涉及到成本问题的话,就不太可能做到这么长时间段的这么样一个流程…

记者:就是说现在目前这样可能理想化了,以后可能会到那一点。制作特辑谈到后面的和发行宣发这个环节中,到放映这块,跟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别的吗?

张小北:有啊,制作特辑这一块,包括预告片这一块,我们太空堡垒这个公司,就是两个主营业务,一个是制作特辑,另外一个就是预告片。这两个一般我们都是在一块共同的跟宣发公司在谈,这个其实就是跟现在经常用的片方营销公司,和我们专业环节的外包公司,要经常坐到一块开会,然后实际上是探讨一个整体的营销战略,然后去做具体的任务分解,任务分解完了之后,怎么样去保证进度,质量监控节点,怎么交片流程,这些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一个,比较专业化的一个流程,我们经常性的在开营销会,一屋子坐二十几个人,就各个环节的人都在,之所以要开这些会,其实目的就是要保证最初的想法能够不走样的被执行下去,而且能够如期按点的完成,因为电影营销它都是细致到每天几点的点了,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我们是一个大计划中的一部分,我们自己又有个小计划,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东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管理,它跟艺术创作没什么关系。

记者:谈到这个东西,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从刚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不了解这个,他也可能跟具体公司合作,那个公司本身就没有那么专业,没有那么系统的形式,这块我觉得是要给那些人做提醒,所以我希望您这块能够说一点东西,给一些意见,给他们从一开始考虑这个事情,因为这样的话,对他本人来说,对他的团队来说也是个好事情,我希望这块给他们多说说。

张小北:我觉得是这样的,对于任何一个涉及到后期制作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一定是系统流程的管理,我觉得系统流程管理对于影视后期来说,是特别特别重要一件事情,我们经常见到这种例子,就是这个人很有天分才华的年轻人,但是他最后做成的东西,其实比我们对他的期望值要低,为什么?是因为不科学的流程管理,不断的在做减法,在损耗他最早的最初的那些有闪光点的创意和想法,那么每个环节减一分,你要知道影视后期有无数几十个环节,减到最后,他就可能一个一百分的创意,到最后就只有60分,甚至连60分都到不了。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一直努力的就是在建设这样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流程管理控制体系,我们要保证的是什么,每个环节都在往上加分,如果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充满了天分和才华的年轻人,在我们这个体系里面,你起手起点是一百分,实际上很难做到,很难有年轻人起手就一百分,比方说你起手是60分,经过我们这个环节的控制,你非但不减分,还会加分,比如说你起手是60分的东西,经过我们这个环节控制完了以后,最后的成片,他可以做到75,甚至80,如果你是一个真的很难得一见的天才的话,那这个东西就会超过一百分,他会成为一个新的行业标准,就是后来者,这就是新的一百分了,原来一百分在这儿,现在新的一百分在这儿了,这是我们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成立一个公司,我们10年和11年,还是一个工作室的形式,而且在工作室的早期,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小作坊,说的那什么点,当然暂时没有,上山,然后每天我们扛着棍子出去打猎,弄回来肉一扔,大家一分,就吃的挺开心,当然这个东西只能是个小作坊,只能是个山寨,你要想把它变成一个公司,想把它变成一个工业化的东西,你就必须要做好这个流程质量控制管理,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我们今年会把它注册成为一个公司,而且一直在努力的在做这个正规化的改进,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这样一套流程体系,能够帮助那些有才华,有天分的年轻人,能够去突破自我,去达到更好,因为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是在具体的??环节上,在帮助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记者:这点我觉得,其实也应该把这些年轻人吸引过来,让他们知道,就是说真的这个工业化的质量控制流程是很重要的,不要轻易忽视它。

张小北: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知道标准在哪里,因为我自己也是从二十岁过过来的,就是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标准在哪里,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或者说你给自己的定位,然后你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偏了,如果你要改进,往哪儿改进,如果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是为什么做得很好了,现在碰到一个情况是什么,因为天分的不同,有些人起手就很好,但是很成问题的是什么,就是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得很好,这个就是因为你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标准,而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其实就是这个坐标系,你进到我们这个标准来以后,你马上就能判断出来自己的水准在什么位置,那么好,你已经比哪些东西好了,你还差哪些东西可以够到更好的标准,你是怎么样来到这个位置的,你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进到下一个位置,这是我们主要帮助他们的。

记者:请您说一说怎么样才去能够注意这一点?第二就是有些什么学习方法,比如说有些什么资料可以了解到这个过程是这个样子,因为他们真的是没有地方去了解这个,因为这个东西太新了。
张小北:如果是按我们公司来说,你能进我们公司的门,就说明那些该看的书你都已经看完了,我是不会给你开书单子,你能进来我们这门,就是所有的你该知道的东西都得知道了,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帮助去提高,因为我们是一个行业标准的制订人,我们是走在前面的人,我们现在很难说把一个人从零开始培养,你能进到这个门,你一定是有基础的,是领先的,但是到了我们这儿以后,我们要做的是让你变得更好,

记者:不单单那些团队可以说的是想做后期,想当导演这些人,你给他们一些建议。

张小北:想当导演其实就一点,就是努力生活,因为导演他不只是一个专业技能的呈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咱们开玩笑就三观,就是导演这个职业是特别会三观的,就是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会呈现在你的作品里,至于那些专业的技能,比如你该看什么书,该掌握哪些能力,这个都是你需要你去用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起来的,如果你不完成这步棋,你根本不可能去做导演的。但是你完成了这些积累,也并不一定代表着你一定能成为导演,而且导演只是个工作,它不是个终极目标,你不能说我为了当导演,我不要我的生活了,没有意义。

记者:这个肯定是他们要了解的,要做出来的东西。我希望你从这个专业领域,给这些想当导演的,已经成立团队的,觉得自己特有冲劲但是不了解这些工业流程的,尤其宣传这块,一些提示。

张小北:问题是这个,我刚才说的所谓的专业的流程控制管理,它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我没有办法在这儿几句话就说清楚,它之所以是一个专业的流程管理体系,是因为这东西真的很复杂,我不可能,它不是一个绝招秘诀什么的,我可以口述心传的,不是这样的,一定要去应用,有需求才能有应用,有应用才能有体验,有了体验之后,你才会有标准,你一定要去应用它,换句话说,不管你拍什么东西,你要去按照你所理解的这个市场去应用它,用了之后,你自然就有体验了,有了体验之后,你会发现说,这儿这儿是适合我的,然后在这个填缝过程中,你就会知道,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当你逐渐逐渐的把这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才知道,这是一个适合我的标准,然后下一步是说怎么样把适合我的这个标准,放到适合这个市场的标准这个体系之内。

记者:这个就是很重要了,应该告诉他们。

张小北:这只是一些大道理,你还是得自己去体验。

记者:有些人他不是很明白的。

张小北:是这样的,不单单是对于年轻的创作团队有这个问题,对于国内的大部分的电影公司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这公司是干什么的,我们这公司就是一个给电影片方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公司,他们不需要去花很多的时间成本,很多的人力成本,反复的试挫,才建立起一套标准,他们只需要提供需求,付费给我们,我们就能够帮助他们去完成标准的制订和最后的实施。

记者:这个是工业环节必不可少的。说到电影环节,下面有一个问题,也是老卢想聊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国内的影视工业体系的目前的一个状态,以后的一个发展会是什么趋势?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三个方面。他现在也在做影视工业网,他其实也是想把大众向影视工业这个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去引导,但是怎么去做,就像您说的,这是一个方面,刚才那个方面特别好,还有得了解一个整体的感觉和环境感觉是怎么样的。
张小北: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就是中国电影在建立工业化标准过程中,最值得的借鉴的,是中国的家电产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先问问你哪年的?

记者:我82年的。

张小北:你可能应该还有印象,就是你小的时候,就是中国市场家庭。为什么我说中国电影在工业化标准建立过程中,最值得借鉴的行业是中国的家电行业,是因为你看八十年代的时候,那会儿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家电行业,所有的主要的电器都是靠进口等等,然后我们就是先是靠整机进口,然后就是市场销售,然后就是买别人的生产线生产,然后派人出去学习、合资,就是用市场来换技术,来换经验,来换标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掌握了别人的技术流程和标准之后,再自创品牌,再在市场上完成反攻,你看现在国内市场上,基本上就是白色家电这一块,根本没有100%外国品牌了,全部被国产品牌被驱逐出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能够提供同等的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我们的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然后成本控制也做得比他们更好,因为我们毕竟是本土的。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民生的这么一个行业,千家万户都在用的一个行业,我觉得中国家电是最值得借鉴的,我们现在就是在用什么,前几年一直在高速的扩张在建影院,是在铺垫这个市场,制造这个需求,然后现在进入到一个什么阶段,用市场来换技术,换标准,就是大量的合拍片开始出现,虽然我也认为这种方式有一定问题,但是我觉得从大趋势来说肯定是这个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咱们中国电影人不断的摸索探索,哪些是好的技术标准,怎么样把它本土化移植到国内市场上,怎么样去完成成本的控制,我说的是生产,不含艺术,艺术这东西是不可控制的,就好像前几年我们国内在一片很糟糕的环境里面,还出了个贾樟柯一样,这东西是上天眷顾,没办法去强求,但是从工业标准来说,我们一定是用市场换技术,然后通过自行掌握技术之后,然后再反攻出去,现在我们这个,现在我们的家电在非洲卖的非常好。

记者:我理解您这个意思,其实是等于说是先借鉴,然后总结出自己的特点,然后利用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服务体系,生产体系,把这个体系拿出来。

张小北:一定是这样的,就是先山寨,再自主产权,这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经历过这个环节,但是这里面也有陷井和危险,就像中国的手机行业一样,头几年中国的山寨机卖的风生水起,智能机一起来,这个行业就垮掉了,为什么?智能机它涉及到操作系统的问题,这是高端的东西,这东西你是没办法山寨,没办法模仿的,也买不来的,只靠硬件一定死,这行业就垮掉了,电影行业在这某种程度上也有类似的地方。
电影行业是一个创意产业,真正能够带来增值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创意,你如果不在创意这块得到一个解放,得到一个飞跃的话,你只靠便宜的人工和这种东西,没办法,还是没有办法竞争,而且电影有一个很特殊的一点,不是说好莱坞电影卖80块,中国电影卖20块,都卖80块,这个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都花80块钱,我为什么不看大片,中国观众,或者说中国人这么多年已经养成了一个在三十年的市场化经济过程中,养成了一个很奇特的消费现象,叫做极尽奢侈之能事,看电影一定要看大片,一定要看Imax,一定要看3D,就是把感官享受夸张到极致,忽略掉心灵的东西,但是对于我们中国电影来说,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我们怎么样能够在面对国内观众这么挑剔的前提下,还要去完成心灵上的跟本土观众的对接,如果这步走不通中国电影就完了。

记者:而且我发现现在这步已经成关键了,就像您刚才说的手机这行业一样,你自己不开发,不跟中国观众的心灵触碰的话,那么你跟它脱离了之后,等于你自己付账。

张小北:对,所以工业体系,工业标准,它一定是辅佐真正的内容本身的东西的,但是我们现在最迫切的其实还是工业标准体系建立,因为内容这块是什么,内容这块咱们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内容建设真的不是靠一朝一夕有钱就能砸出来的,不是这样的,这东西你着急没用,咱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是说花钱、花市场、花人,先把工业体系建起来,然后有了一个好的渠道之后,期待外部环境的改变,然后咱们才有可能在中国电影上做出真正的革命。
MMBuzz专业制作人访谈系列——MAKING OF篇张小北
记者:就慢慢驱动它。最后问一个问题,当时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的,然后又怎么进的?

张小北:这个很简单,刚才我都提到了,就是10年的时候《西风烈》要上映了,然后《西风烈》他们营销方式上决定采用了制作特辑作为一个主要的宣传手段的方式,但是国内没有任何一个这种专业团队来做这个东西,然后他们一开始是找了一家公司在做这个东西,但是做得不好,给砸了,但是时间又很紧,然后我等于是朋友叫过去帮忙了,就说因为我在这方面制作经验上比较丰富,他叫去帮忙,说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把这个东西做完,我就带着我自己的团队过来干完了,其实所谓的团队一开始也就两三个人,机房也没有,都是外面租的,但是把这事干完之后,我就发现,因为制作特辑这东西在国外的电视上是个很成熟的环节,中国一定会走上这一步,然后我没有提前一整步,我要提前一整步,说明我就给耗死了,我只提前了半步,正好赶上国内市场对这东西开始有需求,然后我们又正好赶上《西风烈》这部电影,我们通过《西风烈》这部电影,初步建立了我们自己内部的这样一个制作的标准,市场的需求,判断等等,然后借这个细节,我一看所有东西都已经初具雏形了,就干脆借助干吧。

其实2011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最难的时候,因为任何一个团队一开始都是最难的时候,所谓的难最后说根本挣不着钱,但是好就好在--什么叫团队,就是不挣钱,所有人都没有说散了,大家一致的判断说,谁一定是一个好的行业,一定是一个好的契机,抗过去,然后2011年下半年我们就迎来爆发,一下就完成翻身了,今年我们按照我2010年的时候制订的一个三年规划完成了公司的注册,制度化。制度化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然后这个事就是2010年是我们在尝试,在发现,2011年是什么,2011年是我们要判定这事能不能做,所谓能不能做,就说到底有没有这个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当时是没有的,我们也要判定说有没有这个市场,那么2011年结束之后我们说这事能做,有这个市场,而且市场需求很旺盛,我们还挣到钱了,我们2012年怎么样做好,我们不能再像什么样子,一个山贼组织了,我们要变成一家正规化的公司,把这件事情做好,明年是说不单要做好,我们还要做一个新的标准出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三年的步骤。
本文为作者 107活动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600
联系客服